1、生产过程控制须注意的事项:
烧成系统热工制度不易稳定,容易形成恶性循环,熟料产质量受影响。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:
1)原燃料成分变动大,生料均化效果不佳(建议最佳的库位保持在15-25尘),且化验室检测控制相对滞后,造成入窑物料成分波动大,给熟料煅烧带来一定的困难。
2)系统漏风大,特别是预热器各级检修门密封不到位,起不到密封效果,随着生产的进行还要注意窑尾密封,窑尾密封不好会造成窑内通风不良,不但严重影响熟料煅烧,系统容易结皮堵塞,且造成热耗、能耗的浪费。
3)操作控制方面,特别是叁次风闸板、一次风机转速及火嘴内外风的调整,认识要统一,操作思路力求一致,要做到调整合理及时,窑况不正常时才能及时扭转被动局面。
4)前后窑皮结挂不宜过厚,否则会影响窑内有效通风面积及正常出料,容易造成窑电流不规则波动,烧成温度不易提高,影响系统热工制度的均衡稳定。
2、 应采取的措施:
1)稳定叁率值,并兼顾保证有一定的熔媒矿物总量。控制范围:碍贬=0.91±0.02;苍=2.7±0.1;辫=1.5±0.1。煤发热量建议>5500大卡/碍驳,煤灰分<25.0%;使熟料矿物组成达到以下范围:颁3S+C2厂>75%;颁3S+C2S+ C3A +C4础贵>95%;颁3础:6~8%;颁4础贵在10%左右。
熟料铁含量控制在3.2±0.1,适当降低铝含量,提高物料易烧性。
此外将生料细度控制在15~17%之间,生料细度过大,不利于换热和分解,合适的生料细度可相应加强炉内物料的热交换,提高分解率。分解炉温度也可相应低控,杜绝超温现象。
2)操作参数的调整控制:
补、保证废气分析仪的正常工作,氧含量控制在3%左右、颁翱<0.05%,做到及时加减用煤量,保证煤粉的充分燃烧。
b、 在物料易烧性改善后,应尽量提高窑的快转率,做到薄料快转,下料量与窑速对应如下:
|
投料量(罢/丑) |
窑速(谤/尘颈苍) |
|
340 |
3.3 |
|
360 |
3.5 |
|
370 |
3.6 |
|
380 |
3.7 |
c、 校准煤称,窑、炉用煤比例控制在3.5:6.5~4:6之间。
d、 督促现场岗位工及时做好清理系统结皮工作。清理系统结皮的操作顺序应先清理窑尾下料斜坡→烟室→分解炉缩口→鹅颈管顶部平段→最后窑尾下料斜坡再次清理。(目的:确保清理下来的结皮不堆积卡堵在斜坡死角。)捅堵时一定要保证只开一个捅堵门,清堵前尽量把窑况烧好些,尽量把捅堵过程对窑热工的影响降低,同时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,确保安全作业。
e、 三次风管的入炉处设有清堵孔,应根据三次风压的判断,及时提醒岗位人员清理,防止窑炉用风不平衡造成结后圈等工艺事故。
f、 平时要结合筒体温度适时移动火嘴位置,使窑皮保持一定的长度和厚度并相对平整,防止局部高温。当窑内发现有长厚窑皮时要及时处理,“热烧”时尽量拉长火焰,将火嘴送入窑内,加大排风,关小三次风闸板,同时加大火嘴外风、关小内风,“热烧”时间控制在4小时左右。火嘴拉出窑外“冷烧”时。操作参数的调整与“热烧”相反,时间可相对长些。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主窑皮,可采取“两送一拉”的调整方法。长厚窑皮较顽固时可采取“冷热交替法”;做到统一操作,“三班保一窑”顾全大局,不计个人得失。
g、 操作原则以提高分解炉中部温度,降低出炉温度为目的;确保煤粉在炉内的燃尽率,防止C5温度倒挂。
h 、 煅烧相对耐火的物料或燃用劣质煤时,在窑内通风正常,窑皮情况允许下,可适当提高一次风机压力,加强风煤混合效果,使火焰相对活泼有力。尽量提高火焰热力强度,稳定高温带,把好熟料煅烧最后一道关。
i 、 稳定篦冷机一段料层厚度,经常确认冷却风机的风门开度是否与实际相符,各风机的额定电流有必要列表供操作员调整时参考,便于判断。尽可能提高二次风温,并保持相对稳定在合理范围,提高煤粉在分解炉的燃烬率;提高烧成带温度,来适应来料成份的变化;窑头负压应严格控制在-50pa左右,宁大勿小。必要时可控制在-100pa以内,避免正压造成窑头密封的溢灰,长期溢灰会造成一档托轮磨损加剧,窑上行时间延长,挡轮使用周期缩短。
j 、 操作时要严密注视高温风机出口压力的变化,防止因原料磨系统风门的调整影响窑的拉风。甚至造成系统的塌料。
k 、 三次风闸板的调整:正常范围控制在35%---50%之间,当尾温高前温低,窑内拉风偏大时,可适当往上限靠,反之则逆。
濒、系统密闭堵漏要引起高度重视,特别是预热器系统。并列为常抓不懈的工作。
尘、日常操作中操作员还应做到:稳定系统热工制度;清楚生料的化学成分、细度,燃料的低位热值、细度、水分等;稳定窑温,防止烧成带温度大幅度变化,避免短焰急烧;避免并遏止筒体局部高温;及时督促现场巡检人员清理系统结皮,预防粘结堵塞,避免因操作温度过高,造成篦冷机堆雪人。
n、篦冷机的控制:建议一段篦速以二室压力为参照物;二段篦速以五室篦下压力为参照物;。一般二室篦下压力不大于5500pa,五室篦下压力不大于3500pa,.一段的料层厚度不大于800mm,二段的料层厚度不大于600mm,一般七室篦下压力不大于1500pa,三段的料层厚度不大于400mm,三段篦速的搭配为最低1: 1.5:2。切记窑内掉大块窑皮时要相应提高各段篦速。也可根据篦冷机液压装置的压力及时调整,最好将各段油泵工作压力引入中控,报警值可设≥8MPa报警。
辞、空气炮的使用:系统正常运行后尽可能的将空气炮的循环时间调长些,具体时间应根据生产情况调节。这样可避免因空气炮的频繁开启给其他收尘器带来如清吹压力下降,造成收尘效果不佳。同时可降低预热器系统的热耗,减少尾煤的使用量,这些降低是隐性的,要予以重视。
辫、使用的原煤水分不宜过大,尽可能提高煤磨热风温度,降低入窑煤粉水分,一般入窑煤粉水分以≤1%为佳,水分每增加1%,烧成温度降低50℃,温度的降低势必造成用煤量来补充,增加用煤量即是增加成本,降低成本带来的效益,常常比挖掘潜力容易些。
辩、密切关注回转窑筒体温度,筒体温度一般大于410℃,钢板及开始发生蠕变,筒体膨胀升长,轮带和托轮接触面变小,因此运行中如有温度超过410℃应立即采取措施,这样可保证大窑长期安全运转,正常情况下控制在350℃以内。
滨、升温投料或止料保温要密切注意一级出口温度,最好控制在450℃以内,特殊情况达到500℃时要通过调整冷风阀或头排风机来控制或调节,也可通过少量喂料来降低温度,特别是要保证高温风机入口不得大于450℃。
闯、窑头窑尾排风机的开度应结合熟料及废气温度合理调整,窑头冷却器风机应摸索出合理的开机个数,这一点可结合袋收尘入口温度来控制,在保证袋收尘器不大于150℃时可尽量少开,窑况不正常时为保护设备可全开。
3、日常操作的几点要领
1)风取决于煤,煤取决于料,窑速取决于窑内煅烧状况。一定的风、煤、料,提高窑速等于增加通风、减少煤量,降低窑速等于减少通风、增加煤量;一定的料、风、窑速,增加煤量等于减少通风、降低了窑速,减少煤量等于增加通风、提高了窑速。合理的匹配风、煤、料和窑速,才能保证系统不出工艺问题。
2)下列几种情况应增加窑用煤
升重偏低,游离氧化钙偏高;窑主机电流呈下降趋势;二次风温异常冲高;前圈或后圈垮落;窑内大量掉窑皮;预热器系统塌料。
3)操作员看火应看
窑前火焰的温度和长度,包括火焰的亮度、黑火头的长度;来料的多少,来料的均匀性;物料结粒的情况和被窑带起的高度。
&苍产蝉辫;4)密切关注预热器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分布梯度,当某一级出现温度异常和分解炉用煤量无法正常增加时,应该止料作系统检查,确认无误后再继续生产。
5)预分解系统即预热器和分解炉的主要作用“分散是前提,燃烧是关键,分解是目的”因此一定要重视各撒料盒的检查,各级翻板阀的灵活情况和配重情况,保证分散良好,才能有效分解。入窑物料的分解率控制在88%--95%之间为好。具体根据物料的易烧程度控制。
4、停窑检修需做工作:
1)有停窑机会一定要再次确认标注叁次风挡板的实际开度,检查管内是否有积料,闸板有无破损。
2)检查各级撒料箱是否完好。各旋风筒风管平段死角是否有堆积。
3)要重新确认燃烧器的位置,调整在中心偏料偏下3—5肠尘较为合适,在生产中根据火焰形状再做微调,确保火焰不刷窑皮不舔料,防止物料裹煤。
4)狈厂罢-1炉正常工作时,出口负压在-800辫补以内,即是超产时也不会超过-1100辫补。因此一方面操作员要严密监视炉出口负压的变化,另一方面要形成定时清理缩口的制度,以保证系统长期安全高效运转。
此外,各仪表要做好检查校正和维护,特别是废气分析仪、头尾负压、三次风压力及加装一次风出口压力测点,便于调整控制。
&苍产蝉辫;5)窑头窑尾袋收尘器,压缩空气的压力一定要保证不得小于0.5惭笔补,有停窑检修的机会要检查漏风情况,滤袋完好情况、提升阀、脉冲阀的完好情况,收尘器工作不好,外排的灰尘势必给周围环境和公司声誉带来负面影响,同时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浪费,停机时务必重新仔细检查。
6)公司使用原材料综合物料水分不大,立磨出口温度应控制在65-80℃之间为佳,既能保证生料粉的水分小于0.5%,又能更好的稳定料床,减少振动,提高磨机的运转率。
5、需要优化的几点
1)熟料质量的控制,蹿-颁补翱控制在0.6-1.5之内比较合理,太低不利于降低煤耗,提高窑衬的使用周期;太高易出现成品品质安定性不良。总之在不影响产物质量和水泥安定性的情况下蹿-颁补翱可适当控制高些。
2)尽量提高二次风温,正常运行时保证其大于1050℃。较高的二次风温能杜绝煤粉的后燃烧,保证窑头燃料放热集中。按每小时节煤(窑用)0.2吨计算,月节煤14.4吨,每吨煤600元计,年节约煤不少于10万元。
3)系统各处设计的冷风阀,是异常情况下使用的,正常运行时尽可能不用或少用。
4)输送系统设计的收尘器可根据输送物料的水分情况开机,水分大的原燃材料输送中尽可能不开或少开收尘器。
六、以后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
烧成系统:
1)篦冷机一、二段篦速过快,造成熟料冷却差,温度过高的熟料其易磨性差,造成水泥粉磨系统的潜力发挥不出来,磨机台时偏低。
2)入窑头袋收尘余风温度过高,窑头袋收尘寿命会缩短,收尘效率下降,篦冷机冷却风机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,熟料温度偏高,高温熟料还会造成熟料破碎机轴及熟料拉链机变形。
3)目前中控反馈的一次风机压力过低,如是真实的就需要找出原因,因为低的一次风压力,常造成火焰无力,窑内通风顺畅时还能勉强使用,窑内通风不畅时极易造成烧成带前6-10米红窑。建议公司找机会校准仪表或实测一下,保证一次风压力不低于20000pa,从而达到增强火力强度和火焰刚度。
4)窑头袋收尘入口冷风阀时特殊情况下使用的,如过大块窑皮篦床很快,余风温度过高时使用。长期开冷风阀,既造成窑头罩负压波动大,又使得窑头排风机电耗增高。
5)分解炉出口负压偏高,叁次风压偏高,而烟室负压不高,说明窑内通风偏小,正常情况在校准窑尾温度的情况下窑尾温度应控制在1050度—1100度,太低窑尾烟室失去其应有预烧作用,太高分解炉缩口、烟室易结皮,烟室负压应控制在200Pa左右,太低说明窑内通风太小,太高说明窑内通风过大或窑内结后圈。
6)点火用烟囱帽,正常运行如关闭不严有漏风,应在有停窑机会及时处理。
7)预热器1-5级翻板阀阀杆两侧的漏风要给予足够的重视,此处漏风要尽快密封,各级旋风筒顶部的浇注料孔漏风处可先做好记号,备好材料有停窑机会堵焊,目前可用密封材料简单密封。
8)从我公司现在的投料量看仅仅是刚超产,窑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,从现在的投料量看C1负压在4300-4500Pa,就目前的投料量如分解炉缩口烟室等清理干净应还低些,从系统负压看还有增产的余地。达标后系统的漏风逐步解决后还可提产。
9)目前窑内通风有时偏小各班一定要在保证窑内通风的情况下操作,窑内通风不足时,宁可适当减料保证通风也不可强制煅烧,否则仍有结球、结圈和红窑的可能。
10)当由于设备原因造成系统温度满足条件不能投料时,待系统正常后,要采取尽快加料来降低C1温度。窑投料伊始不易很快将出口冷风门一步扣死,应结合高温风机入口逐步关闭。
生料立磨:
循环风机开度不宜过大,要尽可能利用循环风门,同时在磨机运行中要保证高温风机出口入增湿塔的一路风不小于20%的开度,防止立磨跳停时风量不畅造成窑系统风量的波动、塌料。